網頁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人類史上第一個火箭人─萬戶的狂想世界

創新是偉大的,但是要注意自己所處的時代-
人類史上第一個火箭人,萬戶的故事

萬戶,或稱萬虎
是第一個發想,想用火箭來把人送到高空的人


來自美國市民防空協會的圖片,圖中人正是萬戶/萬虎,注意的是,圖上的文字並不是真正的漢字


他出生於明朝,約16世紀時,是當時重要的軍武發明家
明朝重要的武器"火龍出水"*1,相傳就是他老兄發明的

別看這個簡陋的火箭不起喔,它可以飛將近一公里遠

居然想到用載體的概念,我看不只是反艦飛彈
恐怕太空梭升空的想法也是從這裡來的

這一款火龍出水是最負盛名的代表性發明
系列產品還有:
連弩式火箭:神機箭(3發)、龍架箭(單發)
機關砲式火箭:單飛神火箭(一次單發)、五虎出穴箭(一次5發)
連發火砲式火箭:一窩蜂(32發)、群鷹逐兔箭(25發)、長蛇破敵箭(30發)、
百虎齊奔箭(100發)、四十九矢飛廉箭(49發)

這個人,若是生在外國,可能是個有名的設計家,跟達文西一樣
但是在明代的中國,他頂多也只能當個小小錦衣衛

據說他曾經任職明成祖朱棣的手下,專門設計武器
西元1549年,他所設計的世界上第一顆水雷"水底雷"

水底雷設計圖

用木箱做雷殼,油灰粘縫,下面的繩索連接鐵錨,控制深度,
人工操縱擊發,比西方製造和使用水雷早了200多年。

在萬曆年間與日本戰鬥,曾經使用過此雷,成功炸燬擊沉日本的一艘大型戰艦
這是史上第一次利用水雷成功炸掉敵方的船艦獲得戰果的紀錄

神吧!


這傢伙真有天才,剛好碰上了明朝這個中國古科技發展最盛的時候
與當時的科學家與發明家,創造了一個武力強大的16世紀
即使政治開始腐化,但是明軍打仗還是會贏
間接的讓開始衰敗的大明帝國,延長了壽命

萬戶發明了一堆武器,但不是每一項都很完美
其中甚至有為對抗蒙古軍的所設計出來戰車
可惜那時候沒有比較好的金屬鑄造技術,所以用木頭木板做
在木頭屋子裡玩火,會是什麼結果
我想您應該可以想像上戰場試用的士兵死得多麼悽慘
搞不好就有詛咒他不得好死的

萬戶創造出這麼多世界第一,人類文明史的第一後
他決定要搞個更大的,他想要上青天上看地表長得什麼模樣
所以他用自己設計的火箭(就是超級大隻的沖天砲啦,當時是軍事武器)
綁了四十七根在自己的椅子上(四十七矢飛廉箭)
然後命人抬到一個空曠的小山丘,自己坐上去,叫人點燃
果然,他飛了起來,據說還飛得蠻高的,將近20公尺
他看到了想要看的地表

然而他沒想到降落也是個問題,20公尺在今天,可是有六七層樓高
所以一代奇才很可笑的摔死在小山丘上,不得好死

人的聰明創新,不但要用對地方,還要用對時間
不然,很容易成為後人不知道該稱讚還是恥笑的對象

後世科學家為了紀念他跨時代的想法與瘋狂的行動
美國太空總署將月球上的一個隕石坑命名為萬戶坑 ( the crater Wan-Hoo)



註1:
Discovery 介紹 明朝武器“火龍出水”
16世紀中葉,明朝中期,中國人發明了一種新式火箭,叫“火龍出水”,它是我國古代水陸
兩用的火箭,也是二級火箭的始祖。龍頭下面,龍尾兩側,各裝一個半斤重的火藥桶,
將四個火箭引信彙總一起,並與火龍腹內火箭引信相連,水戰時,面對敵艦,離水面三、
四尺處,點燃安裝在龍身上的四支火藥筒,這是第一級火箭,它能推動火龍飛行二、三裏
遠,待第一級火箭燃燒完畢,就自動引燃龍腹內的火箭,這是第二級火箭,這時,從龍口
裡射出數隻小火箭,直達目標,致使敵船燒毀。


補充

萬戶起源 轉自維基
萬戶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還不能證實,現存中國歷史資料中尚未發現關於萬戶的記載。關於萬戶
的故事第一次出現在美國作家赫伯特·齊姆(Herbert S. Zim)1945年的作品
《火箭與噴射機》(Rockets and Jets)中,然後才通過翻譯流傳到中國,這也正是在中文中很難通
過英文發音來確定是「萬戶」還是「萬虎」的原因。也有人認為萬戶就是始於元代的同名官職,且沿
用至明代錦衣衛,至清代才廢除官職。


明代其他的著名軍武大發明

觸發式地雷
明代工匠設計制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由鋼輪壓火擊發引爆的鐵殼地雷。明朝陸軍廣泛裝備了這種地雷,並用它在江浙地區多次重創進犯的倭寇。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在實戰中使用非人工引爆的觸發式地雷,西方到18世紀以後才有類似的武器。

第一支騎炮兵

虎蹲砲

 明朝陸軍曾裝備有一種“虎蹲炮”。此炮首尾長2尺,炮頭由兩只鐵爪架起,外形酷似一只蹲臥的老虎,看起來煞是威風。開火前,先裝填5錢重的鉛彈或石子上百枚,再用一個重30兩的大鉛彈或大石彈壓頂,發射時大小子彈齊飛出去,殺傷力驚人。該炮重量輕,體積小,非常適合騎兵用戰馬直接馱帶,由此便催生了明朝陸軍的騎炮兵。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騎炮兵,又領先了西方大約200年。

明代兵器圖書手抄本《火龍神器陣法》





其他參考
http://www.jshk.org/activitie/zhuantiji/dengyue/2009-07-19/578.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